从实际工作中提炼并进而指导工作,从而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博观约取然后而厚积薄发,逐步走向马斯洛理论的塔尖,我想这应该是每个有想法,善思考的人所向往的方向和结局吧。
做业务的人容易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做技术的人容易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自从做了甲方就多了很多和业务打交道的机会,于是就深深的体会到了同理心的重要性,我们经常听到业务说的口头禅是这么简单的需求需要做那么长时间,这么简单的问题需要处理那么久,而技术人员常说的就是时间已经这么紧了还要压缩工期,已经加班加点在干了还嫌干的慢。为什么?从人性的角度来讲,做业务的多属于感性的人,做技术的多属于理性之人,感性的人看问题容易浮于表面,在感性的人的字典里说的多于做的,而很多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因为说起来可以不需要太精确,甚至可以模棱两可、含含糊糊,但是做起来的时候会发现任何一个事情深入到具体都可能有海量的细节需要处理,并在处理的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任何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某些场景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解决,比如浏览器的兼容性问题,比如一个很拗口的逻辑判断,而这些感性的人是无法体验到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需求就是那么几个简单的页面,项目经理却始终不认为如嘴上说说那么简单,这也是做技术的出身之人的一个典型特征,也许是经验使然,也许是自我设定,在IT界无数个项目的实例中,很少听说有什么项目能够顺顺利利的完成,开开心心交工,哪怕是阿里、亚马逊甚至谷歌,从这些公司出来的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也是对其一堆诟病,技术人员可能最需要的是回归常识思维,相对于极端思维中的20%的可能性来放一放,再放一放,事实证明,做过的项目越多,经验越丰富,回归常识思维就越难,如果当初是司马懿的儿子来唱诸葛亮的空城计,恐怕也没有后来的三国鼎立了。总之,虽然感性的人逃避世界,理性之人逃避内心,说的就是缺乏换位思考的坦然之心,可见同理心多重要!
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真正做事情的人,而不是管这个事情的人。和将近20家合作伙伴有过磨合沟通,无论公司大小,名气高低,这些均和效率无关,不是因为某公司名气大做事就快,也不是因为某公司名不见经传就拖拉,一线做事情的人很重要,IT人员说些模棱两可的话,讲些似是而非的语言,这是我最不能容忍的,记得和有的合作伙伴确认问题的时候不是告诉答案而是说让去官网上去看,不是直接告诉规则而是说你们试一试看看,甚至反馈的答案和实际情况大相径庭,导致很多工作反复,浪费了很多无谓的时间。这都是作为技术人员需要给自己留足buffer的理由,一旦有的问题业务人员说不明白,技术人员讲不清楚的时候,如果效率能很高,只能用三个字形容“见鬼了”。当然我们也遇到了业务能力和技术能力非常强的合作伙伴,比如昆仑健康。一个技术很强的人业务能力也很强这种人在技术型的公司内多如牛毛,而如果业务人员能够理解并主动深入到技术问题的核心,并把其业务和技术结合起来,这才是我最佩服的从业者,比起那些天天跟技术打交道,天天碰到和技术有关的问题,竟然连最基本的技术问题都无法理解更别说主动回答技术问题了,那不知要强了成千上万倍了。所以,做技术的要有做技术的样子,不但懂技术还要懂业务,做业务的就不要奢望能懂技术,能把相关的业务整明白,降低技术因业务不明确而返工的可能性,已经是大大提高效率了。我就不提阿里HR随意恶评离职者,并被公布到公网上最终却让一帮程序猿背程序bug的黑锅的事儿了,马云还在那云云云云的。
团队建设中最重要的是让员工认清形势,找准位置。现在普遍的是每个人都自我感觉良好,(先不说每个人硬件上的差异了,因为学校好学历高而有种愉悦感也无可厚非),都觉的公司亏欠了自己,所谓的认清形势就是看看周围的人都是吃那碗饭的,是技术饭,还是能力饭,是勤奋饭还是任劳任怨的饭,所谓的找准位置是知道自己是吃那碗饭的。这样当我们看到沙和尚虽然在去西天的路上一路挑担子依然是红光满面快乐无比,原因也就明了了,因为角色认同。技术一般的就吃勤奋饭,能力一般的就吃任劳任怨饭,如果不能认清形势找准位置,不能真正的看清楚想清楚自己到底是 吃那碗饭的,不在饭碗上尽早打造不可替代性,那么我想其被替代的日子也就真的不远了。最近看微信朋友圈的一片文章大意是:其实IT互联网行业,本来就是程序员的行业,什么产品经理啊,用户分析师啊,设计师啊,交互啊统统是跟着程序员蹭饭吃的。没有设计师,程序员也能自己做,没有产品经理,程序员自己来也没关系,甚至没有业务,程序猿不断的磨合产品也能让业务源源不断,只不过效率降低,产品不那么完美罢了。这个观点虽然有些极端,但是说明了某些岗位的可替代性很强,熵值很低,但只要程序猿外围的这些岗位能够真正的认清形势找准位置,其和程序猿的地位就是互补角而不是同位角。这对每个行业的任何职位都是适用的。
- 上一篇: 简述负载均衡&CDN技术
- 下一篇: 携程宕机门事件最理性分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