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文章观点读后感正文

浪潮之巅,谁与争锋!——《浪潮之巅》读后感

    自从读了吴晓波的《激荡中国三十年》和《大败局》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没有一本能提起我反复阅读兴趣的书籍了,直到吴军博士的《浪潮之巅》的出现……

    吴晓波细述自1978年——2008年的三十年间,在中国社会最激荡人心的变革大潮中,中国企业如何纵横捭阖,中国企业家如何驰骋疆场,但最终都落得尘归尘、土归土的悲惨命运,并从中分析出企业不应该做什么才能做到基业长青,有时候企业和人的成功不是因为做了什么,而是因为没做什么,当然《浪潮之巅》才是本文的主角。

    关于竞争。纵观全球信息技术发展史,技术与模式多发源于硅谷,复制至全球,再加上无数创业者结合当地实际的微创新形成了在各个时期勃勃生机、欣欣向荣的企业氛围。戴尔、惠普、IBM、SUN、Intel,苹果,网景、甲骨文等这批代表了微机时代的企业,最终都在微软无所不能的犀利攻势下,在一定程度上败下阵来,但也都在各自的领域占据了绝对的制高点,在这场硅谷世纪大战中是盖茨一个人的胜利,同时也说明了占据一个行业的入口想不成功都难,微软就是占据了个人电脑的入口——操作系统而所向无敌的,而在大型机、小型机鼎盛时期,在个人电脑高门槛的年代能够预测到个人电脑的未来这本身就说明了盖茨的一种不同,后来又占据用户上网的入口——浏览器,击败了网景公司。Intel占据了中央处理器,IBM占据企业级服务器,苹果占据高端的含艺术基因的用户群体,甲骨文占据了数据库高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都过的很好,市值不断攀升最终都成长为令小企业望而生畏的巨无霸。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企业领导人的竞争,同时企业还要和市场规律竞争,摩尔定律促使企业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够维持领先地位,反摩尔定律必须在企业利润不断压缩的情况下寻求新的市场和经济增长点,诺维格定律又迫使企业不断的觊觎竞争对手的市场。于是在这种混战的格局下就给我无数小企业以生存的空间,进而产生挑战大企业的可能,google、facebook、推特就是在这种血腥的氛围中突出重围的,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模式的创新同时带动了整个信息技术产业,而这些是微软、IBM、甲骨文等公司无暇顾及的,同时在我眼里的这些过气企业已经跟不上互联网的思维的潮流,同时也是时代使然,在很早以前甲骨文也曾提出过网络电脑的概念想据此挑战微软在个人电脑领域的垄断地位,但是可惜那个时候无论从网络状况、产品性能,还是人们的接受度来看都不是最佳时机,只能说埃克森的想法很超前,只是太超前以至于那个项目还没开始就结束了。想要在竞争者立于不败之地,除了领导人的前瞻力、与时代的契合力,还需要霸气、狠心以及与政府周旋的智慧。

    关于技术。IT是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一个领域,没有技术的支撑尤其是核心技术任何公司都不会走太远,google公司就是典型的技术型企业,其工程师文化赋予了技术工程师极大的话语权。佩林与布奇本身就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生,现在googel搜索的核心算法以及实现都是他们亲自完成的,在依托于斯坦福的开放性文化将自己的研究课题商用化,所以他们很能深刻理解技术的重要性,真正技术不是照抄照搬,而是真枪实弹,依据数学、信息论、机械论等各种理论揉合后的发明创造,是他有我有,他没有我也有的核心优势的体现,基于此google几乎聚集了全硅谷的博士、教授、科学家来参与科学研究。成立研发中心,给员工自由时间用于个人爱好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但是在众多的项目中有那么几个成功了对一家公司来说就足够了。世界上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的公司很多,但真正像google一样落到实处的却很少。技术的创新克服是反摩尔定律的决定性武器,在每18个月都会进行一次技术革新的今天,也意味着价格的不断降低,从而利润越来越薄,如果没有技术创新作支撑,在嗜血者云集的华尔街,如果不被看好则意味着这家公司的死亡。据说在在最初入选的道琼斯指数中的30家公司中,一直延续至今的也就剩3-4家了,余下的这几家无不是以创新著称于世,像3M公司,全员创新机制营造了氛围,创造了土壤,这些公司领导者的远见和格局不是谁都能够有的。众所周知,技术的创新和研究需要的是沉得住气,克服浮躁的心态,更重要的是要积极的面对失败,如果一家公司不给员工试错的机会,不宽容失败和错误,那么创新是很难的,可能把员工想试一试的勇气都会给打消掉了。所以不要怕出错和出问题,关键是出了错是否第一时间纠正,是否有应对机制,是否有改善方案,这世界就是在不断的失败和成功之间交替螺旋式发展的。

    关于人才。谁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可真正把重视人才落到实处的企业并不多。日本企业流水线作业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把人当作一个螺丝钉,一台机器上的零件,这无形中提升了流程和规范的地位而人却成了附属。在《浪潮之巅》介绍的众多企业当中,我依然最认可google的人才观——杀鸡用牛刀(google确实有太多的东西可圈可点,值得其他公司学习了),哪怕是前台都是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不仅仅是接接电话让来访者登个记,而且还把公司的所有外事接待(包括接待克林顿)、办公用品采购及小宗邮件发货安排的井井有条,google也许付给他的工资超出一般前台的一倍,但她却完成了四五个人的工作。在google只有两千人的时候他的研发团队也至少拥有几十倍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的师资力量,这些世界一流的博士招进来能有那么多高水平的事情要他们做么?很多人认为如果一件事情一个本科生能够胜任就不需要让一个研究生去做,认为这是一种浪费,而google却认为一个本科生能完成的事情能找一个硕士生来做那么一定比同类公司做得好,做同样的东西,即使功能相同,做得好不好价值却有天壤之别,这就是瑞士品质被世界认可的原因。google的工程师偏向用博士,连产品经理也用斯坦福大学的博士,让一个工科博士来做产品经理很容易和工程师沟通,另外google非常相信工程师们的创造力,也相信工程出身的产品经理也有同样的创造力。要找到并留住大量肯动脑又肯动手的博士并且让大家安于从事看似普通的工作并不容易,这就需要尽量创造最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尽可能多的福利和自由工作的时间。而普通的公司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觉得人才很重要,但控制成本更重要,这就会导致很多的工作和想法实施困难,即使实施了也时效性差,逐渐的就会被其他公司甩在身后,只能看着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直至绝尘而去!学校和学历确实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能力,但至少说明这个人在过去求学时期主动性、学习能力以及上进心是高人一等的。而这些是日后获得长足发展的最基本的素质,格局和境界也有差距,每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倾向于了解同伴们所不知道的事情,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则倾向于了解那些人尽皆知的事情,于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可以分享更多的信息,不管是在工作团队中、讨论中还是在社交网络,因此他们的技能才得以增强,才能为公司贡献更多的价值,而这才是一个公司中人才最最核心的特色,当然这只是一家公司得以长足发展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记得我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过一句话:心态决定命运,而环境决定心态。是创业的环境还是打工的环境决定了身在其中的人是创业心态还是打工心态,长此下去其中人的命运基本也就决定了。

    这套书的信息量太大了,以上只是攫取了几个点做了很笼统的总结和回顾,但我相信很多的信息已经储存在了潜意识里,会根据实际环境随时调用,必要的时候再重新读一遍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读书不是目的,发表读后的感想也不是目的,他山之石攻吾山之玉,改变自己,改变他人,改变环境,改变未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公众号:思考者文刀

评论

百度搜索

站点信息

  • 文章总数:436
  • 页面总数:9
  • 分类总数:30
  • 标签总数:924
  • 评论总数:517
  • 浏览总数:1804753
觉得有用就打赏吧
关注本站公众号,享受更多服务!
联系方式
合作微信:itker0110
新媒体:Excel加油站(抖音/小红书/哔哩/头条)
公众号:左手Excel右手VBA
知乎:Excel其实很简单
Copyright2015-2024.Powered by ©️云水客 | 网站地图 | 辽ICP备14000512号-5
您是本站第874名访客 今日有0篇新文章